這遊戲很特別,雷霆任務一代是屬於 SLG,並且還在超任上轟動一時,按理說續傳應該也是比造一代的模式來製作,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外傳一出來竟然是 A.RPG 的類型,戰鬥畫面就跟一般橫向捲軸射擊遊戲沒兩樣,不過主角有等級的設定,另外還可以購買機器人的零件來組裝,多了培養要素的加持,讓這遊戲格外的特別(在當初那個年代啦!)
另外主角還可以選擇不同的同伴一起出戰,並且某些特定關卡還需要特定人物才可以通關,所以對同伴的屬性也要格外了解,一般人可能都只單練幾隻常用的角色,到了真的需要某些角色過關的時候,真的是欲哭無淚。
這是遊戲封面。
這是遊戲開頭畫面。
遊戲開頭動畫影片。
在第一次接觸雷霆任務系列時,其實對這類的機器人造型不是很喜歡,相較於鋼彈,雷霆任務裡的機器人簡直毫無帥氣可言,每個都長的像異形電影中女主角開的那台搬運機器人一樣。
不過這種設定的機器人外形比起鋼彈而言,是比較有可能在現實生活實現的,不管是在站立的穩定設定、還有移動方式,試想如果現實生活真有鋼彈機器人的問世,一個可以跟人類一樣自由活動的大型戰鬥機器要維持這種機器的站立平衡,簡直不太可能,更不用說拿起光線槍的手臂要如何承受槍的重量。
遊戲中跟一般動作遊戲不同,每關戰鬥過後,可以取得經驗值與金錢,用來增加機器人的裝備與人員等級。
這代比較特別的是,操作人員可以從機器人體內跑出來,當然在這種狀況下人是很容易死的,畢竟敵人都是大型機器人,但是某些特定區域的寶物,必須由人這種較小的移動單位取得。
跟雷霆任務一代一樣,所有機器人包括"人"這種單位的裝備武器,必須從商店購買,你可以在這邊針對各個部位對機器人做強化,當然這邊做的改變也會影響到戰場上所使用武器的樣式,這跟一般RPG不一樣的地方是,某些武器就算看起來數值很強大但是在戰場上可能會有發射時間差等等的因素,所以更換裝備時,不要只看數值,最好還是能拿到戰場上用用看。
如下圖,購入的種類分的很多種,建議人用武器排最後,因為在戰場上,可以先用機器人清掃敵人後,再以人的姿態行動,只有極少數的關卡,必須以人的型態通關。
下圖是大地圖移動的方式,外傳中移動方式分為大地圖形式與區域地圖,可先在大地圖中選擇區域點,進入後,便會以較為細緻的區域地圖呈現。
下圖為區域地圖,可以看到主角移動器具與區域背景,比較細緻地被刻畫出來。
下圖是狀態整理的選單。
主角移動工具會隨著遊戲的進行不斷更換,一開始是車,到最後會變成宇宙鑑,以宇宙艦為例,可以在此做存檔、調整裝備、以及遊戲設定的部分,選單內的選項名字不一定會一樣,但是可以經由最下方的功能欄了解目前選項的功能。
可在格納庫了解機體狀況。
人員狀況。
出擊前的補給畫面。
下圖是GAMEOVER畫面。
這下面是通往最後一關前的事件敘述圖,應該是某種最終兵器被自動啟動,然後開始毀滅地球上的村落吧。




下面是一些敵人的機器人造型,很多樣化,有仿動物造型,仿坦克造型,還蠻佩服製作人的想像力。
這遊戲還有空中戰勒,不過不太好操作,因為推進器的設定太寫實了,不像一些射擊遊戲,往左就往左,往右就往右。
這近衛隊長超難打的,我試了好久,原來操作飛機的同伴最適合打他,打一打會定住,這時候就可以用主角放特殊彈狂打。
這就是最後一關魔王,就是最終兵器的核心,總共會變身四段,在沒有夥伴的情況下,要打贏還真的需要一點耐心,不斷的跳上跳下,有時候跳了一圈還沒打到一下,這就真的很嘔。
打最後一關魔王的影片(我開了密技.....)
看影片就知道,這不開密技怎麼打,我一開始飛到魔王上方時一堆子彈飛過來,一個閃避不及,血就全沒了,我全身上下還都是高級裝備。
下面是結局套圖。
結局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